你有聽過冥想嗎?這個熱潮近年風靡全球,很多政商娛樂名人都是冥想實踐者。它有甚麼好處呢?
與冥想類似的關鍵詞還有很多,例如正念、靜觀、禪修和打坐,你知道它們是甚麼意思,有何分別呢? 讓我在這支影片解釋給你聽:
影片連結:冥想的 8 大好處 | 適合你嗎? | 與正念、靜觀、打坐和禪修有何分別? | 身心靈健康資訊 (CC中文字幕)
冥想是甚麼?
冥想,英文稱為Meditation,是一種心緒鍛鍊活動。如果說重訓是為了鍛鍊身體,那麼冥想就是訓練心靈的做法。很多人透過冥想舒緩情緒,釋放因為工作、學業與家庭而累積的壓力。簡單來說,冥想就是一種讓心靈放鬆的活動。
正念是甚麼?
正念的英文名字Mindfulness,前面是形容詞Mindful,代表「留意」或「覺察」。後面加上ness,就變成一個名詞,代表「保持覺察的狀態」。你可以理解它是覺察當下身心環境的一種心靈狀態。
正如美國麻省大學的卡巴金教授,在他的著作《當下,繁花盛開》形容:
正念是專注當下,有意識地而不加批判。
雖然它的名字有「正」和「念」這兩個字,但它的意思不是「正確的意念」啊。正念不涉及批判,沒有正確與錯誤的分別。
冥想與正念的關係
正念常常與冥想混為一談,其實它並不等於冥想。正念反而往往是人們冥想時,希望進入的狀態。在這種狀態,人們會變得安靜和沉穩,心靈平靜,達到減壓的目的。所以這種冥想活動,又稱為「正念冥想」(Mindfulness Meditation)。
正念冥想能讓我們變得更開放、接納和從容,進入平靜、清醒和滿足的狀態。
正念與靜觀
你可能聽過靜觀這個詞語。它與正念有分別嗎?其實它們是同一個東西,它們都是Mindfulness。靜觀這個說法於香港比較常見,而正念這個說法在其他地方比較流行。
正念是宗教活動嗎?
很多人覺得正念是佛學的事物。究竟是真還是假的呢?
佛學有所謂八正道,即是正見、正思惟、正語、正業、正命、正精進、正念和正定,它們是達致涅槃的八種修行,而正念是其中之一。從這個角度來看,正念這個詞語與佛學有關。
不過,這不代表研究佛學的人才能做正念冥想。在現代的應用中,正念只不過代表一種心靈狀態。
佛學研究者可能會禪修(Bhavana),採用的方法包括打坐。但沒有宗教信仰的人,也可以透過靜坐這種方法,進入專注當下的心靈狀態。
現代的正念減壓
剛才提到的卡巴金教授,有一次聽到一場介紹靜坐的演講,之後他嘗試每天練習靜坐,發覺對自己的身心健康有很大幫助,決定研究怎樣應用在病患身上。他在70年代揉合冥想技法與科學研究,創立了正念減壓法(Mindfulness-Based Stress Reduction)。這是一套在教育、醫療與心理等領域都廣泛採用的訓練手法,不再局限於佛學。
他在醫院設立減壓診所,向慢性疼痛病人教授正念減壓法,成效不錯。後來這種方法逐漸進入主流社會,慢慢廣為人知。
據說很多政商名人、運動員、藝人都有冥想的習慣,包括微軟、蘋果和松下電器的創辦人蓋茲、賈伯斯和松下幸之助、美國前副總統高爾、傳奇籃球員柯比.布萊恩、脫口秀主持歐普拉、演員克林.伊斯威特與珍妮佛.安妮斯頓等人。
正念冥想的好處
冥想有很多好處,包括降低壓力與焦慮、提升睡眠品質、增強免疫系統、提升專注力、促進情商、提升大腦功能、提升創造力與促進幸福感。這些好處都經過很多科學研究驗證。
歐美流行的冥想軟體Headspace的研究發現,他們的App的使用者,在焦慮、憂鬱、壓力、集中力與韌性這五個方面都有改善。
正念有這些好處,並不令人意外。繁忙的都市人每天都不停思考,不停做決定。腦袋裡面往往擠滿各種資訊、情緒和壓力。如果只進不出,裡面會越來越滿,沒有辦法再容納更多。
正念冥想可以釋放情緒,因為過程中我們如實地體驗身心狀態,不帶批判,也不刻意思考。如果覺察到腦海裡面浮現各種念頭,就讓它們自由來去,心神不會被帶動。建立冥想習慣,就如定期清空垃圾桶,準備好迎接未來的挑戰。
任何人都適合冥想,如何你有以下情況,就更加值得嘗試:
- 受緊張、焦慮、失眠或疼痛困擾的人
- 長期處於高壓環境的上班族或學生
- 面對家庭責任感到壓力的人
- 容易情緒爆發的人
- 希望令自己更有自信心的人
- 希望提升生活幸福感的人
- 希望改善人際關係的人
- 希望身心更健康的人
冥想那麼有益,要如何開始呢?市面上有不少冥想手機App,透過聲音與畫面引導使用者,很多智慧手錶也內建冥想的功能。其實無論身處何時何地,不管你在閒坐、走路或是進食,只有有幾分鐘時間,都可以做正念練習。我會在另一支影片介紹幾個簡單的方法。
請記得訂閱我的《思維漫步》YouTube頻道,再點按旁邊的小鈴鐺,便能收到最新的影片通知。感謝你觀看這支影片,我會繼續分享更多身心健康的資訊,記得要留意喔!